阴虚,到底是什么鬼调理与养生送给您
2023/3/10 来源:不详阴虚、阳虚,到底是什么“鬼”?每当在就诊中医时,常会遇到这些云里雾里的诊断,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阴虚的渊源: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曰:“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阴虚证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八纲辨证,阴阳虚损辨证中的一种证候。从《黄帝内经》中已经解释了阴阳的理论,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不断演化之中,出现阴生阳长,阴损及阳,阴极则阳等现象。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我们人体也不例外,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凡是运动的、向上的、明亮的等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向下的、灰暗的属于阴。如我们的头在上属于阳,脚在下属于阴,心情高兴属于阳,心情低落属于阴。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都会有阴损,或者阳损的证候,出现阴虚的症状以及阳虚的症状。
二、什么叫阴虚:“精气夺则虚”的虚症。
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以及由于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气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阴液亏虚不足引起的病理状态变化。多表现为阴气不足无以制约阳热,以及滋养、宁静的功能减退,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也就是阴虚火旺)病证。
三、阴虚的病因病机:
1、饮食: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内生火热,灼伤阴液,阴液亏少,则阴虚。
2、情志:忧思恼怒,情志过极,肝火内生,伤及阴精,故阴虚。
3、热病:内生火热之邪,伤及阴液,阴液亏少,故阴虚。
4、久病:久病不愈,暗耗阴液,故阴虚。
5、房事:房事不节,耗伤阴精,故阴虚。
四、从中医脏腑辨证,浅谈阴虚的表现以及调理。
1、心阴虚:
主症: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片。
2、肝阴虚:
主症: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两胁隐痛,两颧潮热,手足颤抖,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则:清肝泻火,滋补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
中成药:归芍地黄丸、滋补肝肾丸、杞菊地黄丸。
3、胃阴虚:
主症:胃脘嘈杂,隐隐灼痛,饥不欲食,脘腹胀满,口干咽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一贯煎加减
中成药:阴虚胃痛冲剂、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
4、肺阴虚: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粘,声音嘶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成药:羚羊清肺丸、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丸。
5、肾阴虚:
主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两目干涩,耳鸣耳聋,两颧潮红,身体消瘦,盗汗,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女子月经量少,月经提前,崩漏等,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滋补肾阴,清退虚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五、阴虚的转归与预后:
阴虚之证,排除伤阴根源,及时滋阴,多能恢复。若不及时调理,会出现阴损及阳,造成阴阳两虚,加重病情。
六、阴虚(火旺)的养生注意事项:
1、少吃辛辣之品(如葱姜蒜,辣椒、蒜苔、大茴,胡椒,肉桂等),少喝羊汤、乌鸡汤等温热
之品,少饮酒,以免上火伤阴,致阴虚火旺。
2、少生气,少有工作以及生活压力,保持好心情,以免肝郁气滞,气滞化火伤阴,日久阴虚火
旺。
3、多吃滋阴之品:梨、荸荠、猕猴桃、苹果、西瓜、山药、龙眼肉等。
4、在治疗疾病时,应注意温热药物的服用,以免伤阴,加重阴虚火旺。
以上浅谈阴虚证,以及各脏腑的临床表现与调理、养生,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
(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