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用指征到临证禁忌,简单聊聊补中益气汤

2024/9/1 来源:不详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制,原为饮食内伤劳倦而致热中所立,后世医家临证拓展,广泛运用于临床。

本文传统中医世家传人王寻之老师闲聊补中益气汤,从用药方义到运用指征、禁忌症、临证注意等,简洁明了地阐释其临床妙用,分享给大家

末流郎中说补中益气汤整理/郭汉荣

补中益气汤

出处:李东垣《脾胃论》

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甘草(以上各五分,炙)人参(去节,三分,有嗽去之)当归身(三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煎服方法:上件药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01

补中益气汤是补土派为了饮食内伤劳倦而致热中所立,热中的本质是一个气虚发热,原因来自于清气下陷、阴火上越。

这个方可以说开万世无穷之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甘温除大热,升阳举陷以疗脏器下垂,随症加减用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

02

李公(李东垣)用药切合实情,临床很好,但是语言解释上有待商商榷。

胃气以和降,只有脾气可以升,脾胃二土,脾升胃降,无升胃的可能。六经阳明一途,大肠经之气升而胃经之气降,当以升脾经大肠经之气为比较正确的理解。

六经开合枢里边,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为枢者,外则太阳开,内则阳明合,柴胡升少阳之气,其实是升阳明合降到太阴之气。

《神农本草经》里有两味药具有推陈致新的功能,一味是柴胡,一味是大黄.柴胡主升,大黄主降,春气升发,春曰发陈,有推陈之意。春气在肝,肝为厥阴,厥阴从枢少阳,故柴胡升少阳之气是很明确的。

03

在补中益气汤里面,人参、黄芪、甘草起补益的作用,其他的药物的作用则起升举中气流通气机的作用。

全方搭配运用,使脾胃之气得以恢复,下陷之清气得以升腾,上越之阴火降息归位,气机则在升降之中被疏通,邪气在升降之中被荡除,正复邪却,发热乃至大热都能消退。

按照李公之意,阳气发于中宫太极,即丹道家所谓黄庭与医家所谓命门火,不能误于脾阳之说,此用补中益气汤必于命门之火不衰,肾精亏损尚少,方为的对之法。如果素体过虚命火衰微,妄用补中益气汤则过于升举有提脱之误。

04

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标准有五个:

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使用补中益气汤有七个表现:

气虚导致发热,这种可以是低热、中热、高热、潮热或烦热;上气喘息,动则气短;头痛懒言,渴喜冷饮;皮肤不能耐受寒热,乍寒乍热;脏器下垂;久泻久痢,面色恍白,短气神疲;脉洪大或虚,舌淡苔白。

临床上使用补中益气汤的脉象指征:

只要右手寸口脉大于左手寸口脉就是内伤证,无论左右关脉尺脉大小浮沉都可以用,效果是很明显的;

男性右关脉虚,女性左关小右关大,也是运用补中益气汤的一个标准的指征。

使用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是左手寸口脉大于右手寸口脉。

05

临床上见肾气亏损又中气下陷的病人:

如果肾阴亏的可以用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肾阳亏的用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

肾中阴阳俱亏又有湿的,又见中气下陷,用五子衍宗丸改成汤剂合补中益气汤使用;

如果虚劳内伤情况极为复杂,脉象也比较乱,可以尝试用薯預风气汤合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来处理。

临床上还要注意,脾气下陷、中宫之气下陷,也要使用补中益气汤。

肝木乘脾的气虚,要用左金丸;内郁伤脾,用归脾汤;脾虚不能摄痰,用六君子汤;脾肾两虚,用四君子汤加四神汤;阴火乘脾,脾阴不足又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用八味地黄丸。

这些一定要对其症候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I版权声明

本文为王寻之老师在至诚中医群的即兴发言,由郭汉荣先生记录整理,原文发表于“罾事物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