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八法,贵在活法
2022/6/20 来源:不详五、补肾八法,贵在活法
禤老推崇补肾法,但临床远非局限于补肾一法,而是一法中寓多法,法中有法,圆机活法。其补肾法学术思想,可总结为“补肾八法”:温阳补肾法、滋阴补肾法、养血补肾法、补肾凉血法、补肾解毒法、补肾祛风法、补肾活血法、补肾祛湿法。
1.温阳补肾法(补肾阳)
肾中真阳亏乏,不能温煦五脏,灌溉四旁,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自汗,或者阳痿滑精、舌淡胖而润、苔白滑、脉沉弱无力等。常见于硬皮病、SLE、习惯性冻疮、雷诸病、寒冷性荨麻疹等皮肤病。辨证属肾阳虚衰,治疗宜温阳补肾。常选用桂附理中汤、阳和汤、八味丸化裁。如禤老治疗硬皮病之基础方,组成有当归、熟地、白芥子、鸡血藤、丹参、甘草、鹿角胶(烊化)、积雪草、薄盖灵芝等。本方即从阳和汤中化裁而出,临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有较好的疗效。
2.滋阴补肾法(补肾阴)
若素体阴虚,年老肾阴不足;或调摄不当、房劳过度,肾阴暗耗;或病久及肾、肝肾亏耗,出现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舌质红、苔少或剥或裂等症。常见于SLE、皮肌炎、红皮病等病后期。辨证属肾阴亏虚,治疗宜滋阴补肾。常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化裁。榻老在滋阴补肾法中,常又分两法论治,一是滋水涵木,肝肾同治;一是滋阴降火,心肾同调。前者因肾阴亏耗,不能涵养肝木,导致头晕耳鸣、目赤胁痛、肢体震颤等症,常用滋水清肝饮,或柴芍地黄汤;后者或因肾水亏乏,不能上济心火,而心火独亢;或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使肾水不温。均可导致心肾阴阳水火失去既济协调的关系,形成心肾不交证。出现如心悸失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梦遗等症。常用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等化裁。
禤老临床中擅长滋阴补肾一法,最喜用六味地黄汤。该方以熟地、山萸肉补肝肾之阴,山药补金生水,茯苓、泽泻泻湿使补而不腻,丹皮行瘀使补而不滞,组方井然有序,虽寥寥数味,但其临床疗效已被人们千百年来千万次验证。禤老常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创制很多新方,临床疗效显著。
3.养血补肾法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生黧黑鼾斑;精血同源,日久肾阴暗耗,肾主发,则毛发不荣,甚或脱发;或肝肾不足,又兼外感风邪,郁于肌肤,气血失和,脉络瘀阻,酿生白斑。常见于黄褐斑、斑秃、慢性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病。治宜养血补肾,常用归芍地黄汤化裁。禤老习以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当归、芍药、丹参、黄精、菟丝子等。
4.补肾凉血法
本证多见于各种严重热性病后期,血热未尽,而肾阴已耗伤,如红皮病、SLE、皮肌炎等;又见于现代社会主活中人生活习惯不良,嗜食辛辣厚味,素体多火;又兼不善调摄,或熬夜工作,或房劳过度,肾阴暗耗,出现既见血分有热,又见肾阴亏耗之格局,如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这两种情况,禤老皆用滋阴补肾,清热凉血之法调治,常用六味地黄汤、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桑椹子)加赤芍、生地、紫草、丹参等化裁。对于痤疮,采用补肾凉血之法,乃独具慧眼之创获。
5.补肾解毒法
各种热毒性皮肤病后期,热毒尚未驱尽,而肾阴亏虚已现,如皮肤红肿锨痛,或起脓疱,或发热未退,或见低热缠绵,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SLE、皮肌炎、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重症药疹中后期等。法宜清热解毒使驱邪务尽;又滋阴补肾以匡扶正气。禤老常用六昧地黄汤加蒲公英、蛇舌草、鱼腥草、半枝莲、石上柏、蚤休等。
6.补肾祛风法
见于素体肝肾虚弱,或亡精失血,伤及肝肾,致肝肾不足,风邪易乘虚侵入,郁于肌肤,变生风疹蓓痞,或白斑、黑斑,瘙痒等。常见于慢性荨麻疹、白癜风、脂溢性皮炎、黄褐斑等皮肤病。法宜滋阴补肾、祛风疏表。常用六味地黄汤加白蒺藜、蔓荆子、白芷、浮萍、防风等。
7.补肾活血法
禤老强调,很多顽固性皮肤病,日久不愈,与肾阴、肾阳的亏虚关系密
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肾虚五脏皆虚,气血阴阳失和,日久脉络瘀滞,腠理肌肤失养,则或见红斑瘀暗、鳞屑枯燥,或见皮肤变硬、萎缩,或局部疼痛、固定不移等血瘀内阻见症。常见于银屑病、皮肤淀粉样变、毛发红糠疹、SLE、硬皮病、皮肤血管炎等顽固性皮肤病。法宜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常用六味地黄汤加鸡血藤、丹参、赤芍、桃仁、莪术、益母草等。
8.补肾祛湿法
禤老久居岭南之地,岭南气候炎热,有夏无冬,每多湿热为患。又兼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平素工作紧张,作息欠规律,长期熬夜者比比皆是。《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过度,相火易于浮亢,日久灼伤肾阴,每见肾阴亏耗于下,湿热熏蒸于中,相火浮亢于上之格局。表观为常口干咽燥、易口咽溃疡疼痛、五心烦热、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脘痞不适、大便干结或黏滞、舌苔淡黄而厚;或皮肤起疹,瘙痒流滋而黏;或头面油腻、面生痱痤、头发稀疏样脱落等症。常见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痤疮、慢性湿疹等皮肤病。榻老常谓此证属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又兼湿热蕴阻,治宜既滋阴补肾,清热除湿。使肾阴得滋、相火得降,湿热得祛,方为正治。常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土茯苓、茵陈、蒲公英、布渣叶、崩大碗、豨莶草等。
禤老强调,虽曰补肾八法,然八法并非各自孤立,而必须视证情变化,妙在综合运用,方能圆机活法、得心应手。如禤老治疗红斑狼疮的基础方[生地,熟地,蕤仁肉,丹皮,茯苓,怀山药,益母草,甘草,青蒿(后下),鱼腥草等]。方中既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又以鱼腥草、青蒿清热解毒,同时又配以益母草活血化瘀;又如治疗皮肌炎的基础方(生地,熟地,蕤仁肉,丹皮,茯苓,泽泻,怀山药,太子参,甘草,蛇舌草,丹参等)方中既以六珠地黄汤滋阴补肾,又配以蛇舌草清热解毒,丹参活血凉血,太子参益气养阴,共奏滋阴补肾、活血凉血之功。又如治疗斑秃的基础方(松针,蒲公英,熬地,丹皮,茯苓,山萸肉,泽泻,怀山药,白蒺藜,牡蛎,甘草,菟丝子等):方中既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又配以菟丝子温阳补肾,以阳配阴;同时,配合松针健脾、祛风、燥湿、生毛发,白蒺藜平肝熄风,蒲公英清头皮郁热、并能生毛发。又如治疗黄褐斑的基础方(柴胡,防风,沙参,冬瓜仁,泽泻,怀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熟地,田七末,甘草,珍珠母等)。方中既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又配以柴胡、防风、珍珠母疏肝、潜肝,沙参、冬瓜仁养阴润肺,田七活血祛斑,使肝肾同调,肺肾兼补,活血祛斑。
综合上述,禤老在临床上重视补肾法应用,尤其重视滋补肾阴。禤老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阴平阳秘”指的是相火必须潜藏于肾水之中,相火的重要性在温养,而不能过亢,亢则为害,故必须潜于水底。而人体肾阴的作用在于滋润、封藏,封藏者,即封藏相火,使之温养人体而不亢害。故平人先天水火应以水多于火为顺,水多于火则能封藏相火于静水之申。由于现代社会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虚耗肾水的因素太多,所以禤老认为,现代人群少患相火之不旺,多患肾水之不足。肾水不足则皮毛缺于滋养,容易导致发枯毛折,相火上越则头面受煎熬,可致血热瘀滞,疮毒滋生,甚则热毒人里,缠绵难去。治疗此类皮肤疾病,从平调阴阳上来讲,当注重滋补肾阴,辅以潜阳。
平调阴阳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阴平阳秘,消除致病原因,应以平为期。虽说人体水多于火为顺,但是滋补肾阴也是有度的,如果肾水足以封藏相火,则不应继续补水。水能灭火,水盛则火衰,且过度滋补肾阴会导致痰湿泛滥,制造病理产物。
因此在治疗一些由肾阳虚导致的皮肤疾病时,如寒湿凝滞的硬皮病,在应用温阳药物时,也应注意度的把握,应该控制温阳力度于起效的范围内。过度温阳则耗伤阴液,滋生痰热,反生弊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相火之用不在多,而在于安于龙位。
总之,禤老常用补肾法的目的在于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即肾水一足以封藏相火,而相火又能温养肾水的状态,体现了阴阳和谐的思想。
同时,禤老在应用补肾法治疗皮肤疾病时,最喜用并且最善用千古补肾名方六味地黄汤。禤老的不少经验方,都是以此方为基础,根据证情进行适当加减,从而形成一系列补肾群方,可谓蔚然大观。禤老指出,该方以熟地、山萸肉补肝肾之阴,山药补金生水,茯苓、泽泻泻湿使补而不腻,丹皮行瘀使补而不滞,组方井然有序,虽寥寥数味,但其临床疗效已被人们千百年来千万次验证,只要运用得当,收效可期。此外,榻老用六味地黄汤时,易山萸肉而以蕤仁肉,则又是一大创获。蕤仁肉其性味甘、微寒,入肝经,有清肝热、养肝阴、明目的功效。榻老独具慧眼,指出蕤仁肉功效与山萸肉类似,亦能补肝肾,但其性微寒,其味甘,作用平和,口感甚佳。因山萸肉其味过酸,许多患者不能忍受其酸,而以蕤仁肉代之则无此弊。禤老时时为病家着想的情怀,每于细微处见之。
(摘自《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3月第一版,第12-16页)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