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老头喝酒,田间地头上的这种草可
2023/3/28 来源:不详田间地头有一种草,被称作“老头喝酒”,其实说的是地黄。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块茎可以入药,呈黄色,体细而长,颇像一根扭曲的小麻花。这块茎看似不起眼,在庄稼人眼里却弥足珍贵。
以前的六味地黄丸,六味指的是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中一味用的就是熟地黄。很多中年人以及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应该都知道这六味地黄丸。
地黄在北方一些农村比较常见。见过地黄的人,基本能过目不忘,主要是因为地黄的花很特别,倒钟形,像个小喇叭,呈紫红色、浅黄色。小时候记得家乡的草坡上总时不时的能看到已经开花的地黄。
地黄属草本植物,根叶丛生,叶子肥大,在一些地方,也被叫做地精。挖地黄的季节在秋末,这时候天高气爽,日坤月朗。乡亲们扛着铁制长头,来到田间地头刨地黄。
地黄在清热、生津、凉血上面成效显著,对热病烦躁、咽喉肿痛尤具特效,加上它产地范围小、产量低,价格不菲。因新鲜地黄的价格远不及经过焙干处理的“生地”,于是,乡人们便起炉筑灶,对鲜地黄进行深加工。
他们先于地下挖坑修炉,然后围炉起墙。炉既通墙外,以便加煤燃烧;又连墙内,火苗和热浪即被吸入围墙围起的焙库,摆在那一层层竹棚上的“鲜地”,便接受着高温炉火的焙烤。
三至五日,原本通体金黄的新鲜地黄就会因失去部分水分而变成乌黑、软硬适中的“生地”。由“鲜地”变作“生地”的地黄,其功效也发生变化,滋阴、补血成为其特效,并能够持久存放而不会霉变或腐烂。
为使地黄更好地入药,生地加工成熟地的过程中,有时工序更为繁杂,还会在生地中加入黄酒、砂仁等佐料,装罐上笼,经九蒸九晒便成为黑亮腻软的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