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实用中成药速查手册超级好看,可
2024/9/11 来源:不详第二章教你认识中成药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所谓中成药,是用中草药作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手段,制作为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这些剂型各具特点,便于患者根据自身以及相关病症情况进行选择。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中成药剂型。
1.丸剂
丸剂是用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根据黏合剂的不同,丸剂可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所使用药物多为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散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散剂的优点是治疗范围广,使用后分散快,起效迅速,对个人来说携带很方便。
3.煎膏剂
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煎膏剂的优点是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选取药物也以滋补调理为主,适用于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丹剂
丹剂是用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由于大多含水银成分,多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
5.片剂
片剂是指用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片剂的优点是体积小,用量准确,生效快。
6.颗粒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服用方便,口感也相对较好,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黏合剂,或利用药材本身的黏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锭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大多作含服;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较丰富,多作为补益药,适合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胶剂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硬胶囊剂为口服制剂,优点是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不良嗅味、分解快、吸收好。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明胶等对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糖浆剂中有糖的成分,味道较好,可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适用于小儿及虚弱患者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12.合剂
合剂是将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优点是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用量小、作用快,且效果较稳定。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以黄酒或白酒为溶剂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补虚养体及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酊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优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又称药露。露剂在临床上多供内服,服用较方便,吸收好,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喷雾剂不含抛射剂,是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气雾剂、喷雾剂外用,药剂用量较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17.膏药
膏药是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膏药具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优点,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8.栓剂
栓剂是将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也称坐药或塞药。与口服中成药相比,人体吸收较快,且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了毒素堆积。
19.滴丸
滴丸是将药物以适宜基质用滴丸法制成的制剂。滴丸的优点是易服用、溶化快、奏效迅速,速效药物多采用滴丸制剂。
上面介绍的十九种中成药制剂是日常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剂型。其他剂型还有软膏剂、橡胶膏剂、油剂、搽剂、浸膏剂、流浸膏剂等。因使用频率不高,故不做详细介绍。
二、正确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一般人都有吃中药时不能喝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并且不能吃雄鸡、鲤鱼、猪血等食物的常识。此外,茶、绿豆汤等有“解药”作用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时也最好不吃,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常识性禁忌,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同样适用。
此外,要正确使用中成药,还应注意以下九点。
1.注意辨证施治
药物对症才能有效。如感冒可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时疫感冒,风寒感冒应用疏风解表的荆防颗粒治疗,风热感冒则要用清热解毒的双黄连口服液来缓解等。
2.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和剂型
中成药种类繁多,剂型多样。选择时,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型。急性危重期应选择起效快、作用强的药物和剂型,如心绞痛骤发时可选择舌下含服、起效迅速的速效救心丸;调理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则需要长期服用甘露消渴胶囊等调理性中成药。
3.注意药物的组成和功能主治
很多药物即使药名仅有一字之差,药物组成和功效也会大相径庭,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分辨清楚。例如六味地黄丸和麦味地黄丸,虽然这两种药的名字仅差一个字,但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诸证,如眩晕、耳鸣、腰痛等;而麦味地黄丸则主治肺肾阴虚导致的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遗精等症。
4.不可滥用补药
补药虽然能够滋补身体,但使用不对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身体严重的偏盛偏衰,反而伤害身体。例如身体强壮,完全不存在气虚、阳虚等问题的人食用含有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的中成药,会引发头痛、全身发热、口舌生疮、鼻子出血等不适症状等。
5.合理配伍中成药与西药
中成药和西药合理配合使用,可以收到增加药效、减低毒副作用的效果。但是,如果联合使用不合理,就会收到反效果,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比如地高辛与六神丸联合使用,能引发心脏频发性室性早搏,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6.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因各自药性、剂型不同,所治疾病也有所差异,因此服用方法、服药时间和服用次数也各不相同。这些与药效能否正常发挥息息相关,因此,服用中成药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服用说明或医嘱正确服用。
7.注意用药量
服用中成药,也要像服用西药一样,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不能超剂量或减少剂量。
8.不可盲目服用中成药
服用中成药和服用其他药物一样,也要注意疗程,不可以在不了解自身疾病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地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
9.服药期间,注意身体变化
“是药三分毒”,而且,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有差异的,同一种中成药,不同的人服用后反应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开始服用某种或同时服用多种中成药后,要随时注意观察自身的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就医。
三、中成药的正确服用时间
人体经络在不同时间的兴奋程度不尽相同,只有在该经络兴奋度最高的时段服用中成药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因此,中成药的服用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家就已做出过非常明确的总结,如《汤液本草》中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中成药的具体服药时间,要根据服药者的胃肠状况、病情特征和所服用药物特性来决定。根据各种中成药的特性,可总结出以下三点规律。
1.清晨服用利水、驱虫药物
清晨,人体上消化道内的食物已基本排空,此时服药可以有效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充分发挥药效。此时服用利水或驱虫药物,增加药效的同时还可避免夜间服药造成频频起床,影响睡眠质量等现象。
2.饭前宜服用治疗胃、肝和肾脏疾病的药物
饭前胃部较空,更有利于药效迅速疏布于人体下焦,也就是胃、肝、肾所在区域。因此,治疗胃、肝、肾等脏器疾病的中成药,宜饭前服用。
3.饭后宜服用治疗胸膈以上部位疾病的中成药
饭后服用,因胃中有食物托承药物,有利于药效疏布于上焦及头面部,即胸膈以上部位和头面部。因而治疗胸闷、咽痛、眩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的中成药宜饭后服用。
此外,消食药也应在饭后服用。
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用药物,服用时间都要与吃饭时间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药效的发挥。
四、如何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
以前的中成药是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限的,因此很多中成药常常一放就是几年、十几年。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也认为只要没有变质,这些中成药就是可以服用的。
生活中,我们有时为了存储方便,也会将中成药从外包装中取出,存放入家庭药箱中,时间久了,其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就变得无法考证。由于很多人不会分辨这些中成药是否已经变质,为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也许并未过期、变质的药品就只能被忍痛丢弃,造成了个人金钱和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
如果能够分辨这些中成药是否变质,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浪费,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中成药。至于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观察形状
如果药品外形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其已经变质。例如胶囊剂的胶囊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或者变扁,本应干燥的手感变得潮湿;原为粉末或颗粒剂的药品变成了团块状等。
2.观察颜色
当中成药原本的外观颜色发生变化,多数情况意味着它已经变质。例如片剂、胶囊、糖衣片、水剂、糖浆等制剂,外观颜色发生了明显改变,都是其已经变质的表现。
3.尝味道
当中成药原本的味道发生变化,多数情况意味着它已经变质。如糖浆剂变酸,丸剂、片剂相较于原有味道口感有异,都是它已经变质的明显表现。
4.闻气味
中成药都有其特有的气味,若有酸败发霉的气味,也是变质的表现。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