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中药,治五劳六极七伤
2022/5/27 来源:不详来自:本草方
传承古方,续承古中医智慧
每天都感觉很累,没长跑却像长跑了一大圈,没做事却像做了很多事
除了感受到的疲倦,精疲力尽,有时候身体并不觉劳累,却在某一日突然发生了大状况。
这也是不少过劳死发生的原因。疲倦已不知不觉潜藏多时。
正如这样的年轻人:痛心!女大学生跑步猝死!提醒:猝死有个“黑三角”,千万别凑齐!
疲劳可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还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症状。
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五劳七伤是个常见词。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五脏之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所以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
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六极则比较生僻。极,极品,极致,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反应: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宋代名医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
劳力谋虑成肝劳,应在筋。表现为筋脉疲怠,肌肉转筋,甚则舌卷囊缩。
曲运神机成心劳,应在脉。表现为血脉亏损,常伴见面无血色,头发脱落,易怒,言语不快,惊跳不定等。
意外过思成脾劳,应在肉。肌肉痿弱困怠。体表如有鼠走感,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皮色变等等。
遇事而忧成肺劳,应在气。以气虚为主证的劳伤虚损重证。如短气不能言,喘急胸满,易怒等。
持志节成肾劳,应在骨。骨弱髓枯。虚寒证可见腰背痛,不能久立,面肿而垢黑,发堕齿槁。实热证可见牙痛脑痛,耳鸣面黑,手足疼痛。
而关于精极,通指五脏六腑之病候。五脏六腑皆有精,腑脏调和,则精常输泻,若腑脏衰,则形体皆极,齿焦毛发落,悲伤喜忘,目视不明,耳聋行步不正等等。
以上各种劳累,以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的过程进行,由过劳、情志、外邪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补益地黄煎,治五劳六极七伤。
组成:生地黄10斤(捣绞取汁),椒红90克,炮附子90克。
生地黄清补肝肾,滋阴凉血补血。
生地黄,性味甘苦寒,活跃于心肝肾经。因心主火,火有余易灼伤血脉,导致阴虚血热。所以用生地凉血清热,可以达成养阴生津增体液之效,治心热、手足心热,清肝火防肝阳上亢,并益肾水,生精血。
椒红,为蜀椒的外壳(椒目为果皮里面那颗黑色的种子)。
纯阳之物,味辛麻,气温热,温中行气、逐寒止痛。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引起的麻木疼痛,水肿泻痢。入肾补火,治阳衰小便频,久痢久泄诸证引起的手足无力等。
生地黄配椒红,为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椒红丸。
治元藏伤惫(五劳七伤),耳聋目暗:
椒红一斤,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1:7的比例)。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停火,待稀稠适当,与椒末合在一起做成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日空腹暖酒下三十丸。
二味加上炮附子,治疗的范围更增。
炮附子辛甘大热而助阳,活跃于心肾脾经,补心阳以通脉,除脾湿肾寒。因其性善走,宣通气血也是倍儿有力。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妙品。
清代名医吴佩衡评价附子:“上而心肺,下而肝肾,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营卫,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证,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
故而三味合用,调气血阴阳,补五脏心肝脾肺肾,除疲劳,治五劳六极七伤。
补益地黄煎制法服法:
将炮附子和椒红制作为细末,加入生地黄汁中,以慢火渐熬成膏,盛于瓷盒中。每于饭前以温酒调下半匙。
(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往期热门文章:中老年人最有效防癌方法,可在体内创造“抑癌环境”!一味开心散,可治善忘,甚至老年痴呆!“气顺了,中医好神奇!”医院流行起八段锦常看直播课的朋友赶紧下载啦,中医人的专属APP中推教育官方正版app每日免费视频直播课,限时秒杀系列课,详情咨询识别下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