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壮水之主补血之君

2024/8/26 来源:不详

熟地黄,简称熟地,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明代张景岳把人参、熟地、附子、大黄称为药中四维。《本经逢原》记载:“假火力蒸晒,藉酒蒸熟,转苦为甘,性凉变温,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熟地黄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治疗肝肾阴血亏虚证,并被称为“壮水之主,补血之君”。

九蒸九晒

《本草纲目》对熟地黄达到“黑而亮,触即沾”为佳,需持“沉水肥大者,以好酒人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并指出“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合之气,归宿丹田故也”。《冯氏锦囊秘录》曰:“宜酒水各半煮透。连汁晒干,再蒸再晒,九次为度,铜铁皆忌。……盖禀北方纯阴之性而生,非太阳与烈火交炼则不熟也。”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收载熟地黄的炮制方法为酒蒸法和炖法,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本草纲目》中熟地黄的炮制方法,体现了对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的传承。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

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认为可治疗“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多种病症。

《本草新編》:“生血益精,长骨中脑中之髓。真阴之气非此不生,虚火之焰非此不降。旬夺命之神品,延龄之妙味也。”

《冯氏锦囊秘录》:“熟地大补血衰,倍滋肾水,填骨髓宜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折跌绝筋伤中,五劳七伤血痹,五脏内伤,补绝纹断,通血脉益气力,聪耳目乌须发,退虚热而润燥,补精血而调经。伤寒后,胫腹最痛者殊功,新产后脐腹急痛者立效。”

《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不足以缓之。”

用量

作为君药,可由一两以用至八两。(1两约30克)

配伍

1.配山茱萸,可强阴益精,补肾益肝。《傅青主女科》中常同用熟地、山茱萸补肾中之精,以安其他脏腑。或补肾而平肝;或补心,使心肾之气既济;或助脾胃运化;或温胃;或润肺等。

2.配当归。熟地黄益肾纳气。当归补血养肝,二药伍用,滋补肝肾之功大增。如《本经》言治:“胸中咳逆上气”。肾虚咳喘为阴虚肾不纳气所致,用归、地补阴以配阳,使血和气降而诸症自痊。

3.配生地黄,《景岳全书》:“生地、熟地伍用,生地以养血为主,熟地以滋阴为要,生地凉血,熟地补血。”二药相合,治胎漏下血,内热脯热或骨蒸潮热等症。

4.配白芍,二药均能养血补血,但熟地甘温,入肾生精填髓,白芍酸寒,入肝养阴柔肝,两药合用,肝肾并补,滋水涵木。

5.配山药,滋肾固精,脾肾两补。熟地黄滋补肝肾;山药益肾固精,补脾益阴。二药伍用,滋阴补肾,固精止遗之功益彰,滋阴固涩,脾肾两补,主治虚滑(带浊,淋遗)等症。

另外,熟地黄与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等都是平补的药品,熟无论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都可配用。

禁忌

品性滋腻,易于助湿碍胃,故脾胃虚弱、湿阻胸闷、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

血虚、肝肾不足等症而有脾胃运化不良,可与理气健胃的药品如陈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减少它滋腻碍胃之性。

患有伤寒病症的男性不能吃熟地黄。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否则影响药效。《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方剂举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疫软,头目眩晕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