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总结,中医必学,建议收藏

2022/6/14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忽悠 http://m.39.net/pf/a_5131648.html

气虚——神疲、乏力、体倦、脉虚。

心气虚=气虚+心悸、怔忡。

肺气虚=气虚+咳嗽、喘息。

脾气虚=气虚+食少、腹胀、便溏。

肾气虚=气虚+腰膝酸软。

血虚——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颜色淡白、肢体麻木。

心血虚=血虚+心悸、失眠。

肝血虚=血虚+两目干涩。

阴虚——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阴虚=阴虚+心悸、失眠、心烦。心烦=热扰心神

肺阴虚=阴虚+干咳无痰。

肝阴虚=阴虚+两目干涩、视物昏花。

脾胃阴虚=阴虚+干呕呃逆、饥不欲食。

肾阴虚=阴虚+腰膝酸软。

阳虚——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气虚。

心阳虚=阳虚+心悸。

脾阳虚=阳虚+食少、腹胀、便溏。

肾阳虚=阳虚+腰膝酸软。

寒痰——痰多色白清稀

热痰——痰色黄粘稠

湿痰——痰多色白易咯

风痰——痰多泡沫

燥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咳出

1、疼痛:刺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尤甚,经久不愈。

2、肿块:腹腔肿块质硬,推之不移(癥积)

3、发绀:皮肤、口唇指甲色青紫。

4、出血: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有血块。

5、舌脉证: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6、全身症状: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疼痛性质

1、实证:不通则痛;

2、虚证:不荣则痛。

--------------------------------------------------------------------------

一、病历辨证依据(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1、病性病位导致的外在表现。

例如:风寒侵肺,肺卫失宣,故见咳嗽。

2、病性病位导致的内在表现。

例如:寒邪收引肺卫,令毛窍闭塞,故无汗。

3、舌、苔、脉,均为xxxx之象。

例如:舌薄苔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袭肺之象。

二、病因病机分析

病性病位导致外在表现。

例如:风寒袭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三、治法总结(标本同治)

1、根据证型选择治法。

例如:表证=解表;

风寒=疏风散寒;

风热=疏风清热;

虚证=补血、益气、滋阴、温阳、壮阳、扶阳、润燥、

实证=泻火、逐水、宣通、逐瘀、

2、根据症状选择治法。

例如:咳嗽=止咳;

喘=平喘;

呕吐=止呕;

泄泻=止泻;

痰热=清热化痰;

淤血=活血散瘀;

水饮=化气行水;

出血=止血;

淋=通淋;

石=排石;

3、与脏腑有关的治法:

例如:肺:化痰、止咳、平喘

脾胃:和胃降逆、降逆止呕、和胃止痛、

肝:疏肝理气、

心:安神、

肾:

痰:浊、阻、

湿:蕴、困、

寒:袭、雍、

热:郁、犯、

阴:虚、亏耗、

阳:

4、特殊典型字眼:

饮食积滞:嗳腐吞酸、酸腐、

肝胆有关:斜肋、得嗳气矢气则舒、善太息、

肝郁:因情志变化、

气滞:胀痛、

阳虚:?白、手足不温、

阴虚:烦热、

湿热:黄腻苔、滑数脉、

淤血:刺痛、痛有定处、癥积、癥块、舌质暗紫、

虚寒:喜温喜按、

虚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虚证:喜按、

实证:拒按、

表证:发热恶寒、

胃阴虚:干呕、饥不欲食。

热:口渴、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少阳证:寒热往来。阳明证:大便秘结。此二病用大柴胡汤。

湿毒侵淫:身发疮痍。

--------------------------------------------------------------------------

简易方剂(方名即是药物组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苓桂朮甘汤

桂枝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麻杏石甘汤

甘姜苓术汤

参附汤

参蛤散

黛蛤散

--------------------------------------------------------------------------

胃痛:黄芪建中汤

呕吐:理中汤

腹痛:小建中汤

--------------------------------------------------------------------------

特殊组成方剂

黄芪建中汤=黄芪+小建中汤=饴糖+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芍药+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四物汤=熟地、芍药、当归、川芎。也叫加味四物汤

四妙丸=薏苡仁+三妙丸=牛膝+二妙丸=苍术、黄柏。

圣愈汤=人参+黄芪+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导痰汤=枳实+天南星+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

双合汤=茯苓、白芥子、甘草+桃红四物汤+二陈汤

白虎加桂枝汤=桂枝+白虎汤=粳米、甘草、知母、石膏。

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大承气汤=芒硝+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茵陈五苓散=茵陈蒿+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茵陈四苓散=茵陈蒿+四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

越婢加术汤=白术+越婢汤=石膏、麻黄、生姜、大枣、甘草。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逍遥散=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逍遥贝蒌散=贝母+瓜蒌+逍遥散=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加味清胃散=甘草+犀角+连翘+清胃散=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二陈平胃散=半夏+陈皮+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不换金正气散=半夏+藿香+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

注: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提到的中医药知识,仅供学习交流。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