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配熟地补中有清滋而不腻

2022/10/28 来源:不详

北京专科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4/6188146.html

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味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本品主要化学成分是环烯醚萜、单萜及其苷类,尚含苯甲酸、苯乙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多种糖类、甾醇、氨基酸等。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味甘,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补阴血、益肾精的功效。

本品主要化学成分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以及含量较高的单糖及多种氨基酸。

配伍功效

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入心肝血分,既善清营血热而治热入营血及血热出血证,又能养阴润燥生津,治热病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熟地黄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入肝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益心血,补肾水,与生地黄相比较,清泻之力虽然减弱,但滋补之功反而增强,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二者相互配伍,能够补中有清、滋而不腻,常用于治疗水亏火胜之中风、衄血、心烦惊悸等证。如《外科枢要》曰:“两者配伍组方的东垣圣愈汤可治疗脾胃亏损,脓水不止;或金疮出血,心烦不安,睡眠不宁,五心烦热,饮食少思等。”

药理作用

生地黄

①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

②地黄水提取物不仅具有明显的降压、调节免疫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抗炎、镇静、降血糖以及保肝等作用。奚香君等观察到地黄煎在提高免疫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③地黄乙醇提取物能缩短凝血时间。李娴等研究指出生地黄炭能够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说明生地黄炭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④地黄流浸膏有强心、利尿作用,还有抗癌、抗辐射、抑制真菌等作用。郭慧君等发现六味地黄丸和二冬膏对乌拉坦诱发性肿瘤小鼠的肿瘤发生情况和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影响,二者均能够通过提高小鼠抗肿瘤免疫功能和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来延缓乌拉坦诱发肺肿瘤的发生发展。

熟地黄

①对造血系统的作用:熟地黄50%乙醇提取物能够促进放血或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红细胞新生。熟地黄水煎液能促进失血性贫血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

②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熟地黄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地黄梓醇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降低糖耐量和血脂。

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认为该品具有补精生髓的作用,但现代研究证明该品还能够提高记忆力。有研究指出该品的水煎液能够减少东莨菪碱导致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发生跳台错误的次数亦能增加跳台触电潜伏期、水迷宫撤平台后小鼠跨越平台的次数。

④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现代药理证实,熟地黄具有较强的提高免疫作用。采用地黄低聚糖灌胃,能够增加正常、CY免疫抑制及荷瘤小鼠溶血的空斑数,进而增加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数目。

⑤此外,熟地黄还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等作用。

药对用量

刘老将生地与熟地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常用剂量为生地20g和熟地20g。明代薛己《外科枢要》之东垣圣愈汤中生、熟地黄用量都是9g,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元戎地黄散中生、熟地黄用量都是6g,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一阴煎中生地黄6g,熟地黄9g,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5。

临证运用

生、熟地黄进行配伍,能够补中有清且滋而不腻,可用来治疗水亏火胜之中风、衄血、心烦惊悸等证。用于治疗阴虚火扰之盗汗(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及更年期综合征)和肺肾阴亏(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等)。

①治衄血往来久不愈,生地黄、熟地黄与地骨皮配伍应用。元戎地黄散: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枸杞子,治疗衄血往来经久不愈。

②治火之甚者,生地黄、熟地黄与芍药配伍应用。如加减一阴煎:生地黄、熟地黄、芍药、麦冬、知母、地骨皮、炙甘草,治疗火热较甚之病人。

③治疗脾胃亏损,脓水不止;或金疮出血,心烦不安,睡眠不宁,五心烦热,饮食少思等。如东垣圣愈汤: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

④治疗阴虚火扰之盗汗,证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如当归地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及黄芪。

⑤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证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等。如百合固金汤: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⑥此外,二者配伍还用于妇人产后津伤血亏之口渴、失眠、大便秘结;对于肝肾不足,精亏血少而兼血热之月经过多、崩漏、心悸失眠、眩晕者亦可选用二者配伍使用。(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唐东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