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压药最贵是美国的625倍部分药品
2023/5/2 来源:不详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中国的“药价高”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曾有一来自药企的人大代表称:“90%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了解决药价居高不下的这一难题,中国政府也作出了各种努力,但是,一些常见药、低价药、原料药价格依然高居不下。
最近,《循环杂志(Circulation)》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医院王继光教授等中美学者的一篇研究文章,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降压药价格这一敏感问题,其中对比发现,中国降压药的平均价格是美国的3.3倍,最高则是美国的6.25倍。
就此,王继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药品生产的注册过程漫长而昂贵,要取得监管部门的许可来生产和销售药品,制造商必须支付大量的注册费,而且在申请和批准注册过程中有很长的时间间隔,这就增加了药品上市的成本。同时,药品在注册获得批准后,制造商必须先克服多重障碍,才能将药物送到病人手中,这中间都涉及到层层的成本。此外,医生的灰色收入也是药价高企的原因之一。
国药健康在线CEO王乐天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药价高于美国并非仅限降压药,其他病种的药价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常用药物价格居高不下
记者从王继光的研究文章种了解到,内容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常用降压药的价格,重点研究了中国基层医疗服务中处方频率5%的5种降压药(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缬沙坦和厄贝沙坦)。
其中,氨氯地平售价是美国的2.33倍;硝苯地平缓释片售价是美国的6.25倍;美托洛尔售价是美国的4.5倍;缬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8倍;厄贝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5倍。
而这五种降压药物恰恰是中国医疗机构最常用的处方药。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每个人中就有4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众多的危险因素里,高血压当仁不让高居榜首。而在这个高血压患者中,有23%通过药物控制血压,但仅5.7%的人血压控制良好。也就是说,长年累月的慢性病药物支出绝对是不可忽略的药物支出。
王继光在文中指出,中国约有2.35亿成人高血压没有得以有效控制,进而推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调整降压药价格,无疑会让这种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于价格高企的原因,王继光将其归集为中国药品上市成本更高、药企到患者中间的层层成本以及医生的灰色收入。文中表示,药品制造商经常向医生支付报酬以鼓励医生开处方,这种处方价格可达到药品价格的40%,占一些医生总收入的75%,这些报酬也会提高药品的价格。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隔几年才更新一次,没有被列入指定年份的药物必须等待多年,直到下一次更新才有机会被列入目录。此外,医院都有自己的基本药物目录,要使药物获得合理的市场占有率,就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将一种药物列入各种基本药物目录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这无疑也增加了药物的成本。同时,许多制造商没有自行处理这一繁琐的过程,而是聘请了经销商公司,从而导致中间商的加价,并增加了药物成本。
除此之外,原料药价格上涨导致药品供应短缺,也会从而传导至成品药品价格的上涨,其中,对常用药的价格影响较大。
据丁香园旗下insight数据发布的信息,年以来,以抢救类药物为主价格迅速走高,平均价格较往年增加10倍以上,少数药物涨价甚至近百倍。其中解磷定较最低价格上涨70.3倍,布比卡因较最低价格上涨47.4倍,西地兰较最低价格上涨28.5倍,间羟胺较最低价格上涨30.9倍,缩宫素较最低价格上涨13.94倍,去甲肾上腺素较最低价格上涨14.22倍,氨基乙酸较最低价格上涨72.3倍。
此外,今年8月,上海市年第二批常用低价药品挂网采购显示,多个常用药被认为涨幅过大,包括甲硝唑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健脾丸、保和丸、龙胆泻肝丸、维生素B6、黄连上清片、六味地黄丸、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品。
调整药价尚需组合拳
针对药价高居不下的问题,王继光表示,我国已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加大力度进行调整。
就此,在王继光的文章中提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分别采取了多个方向的努力,比如,我国正在考虑采取立法和管制行动,以缩短和简化药品生产制造商将药物列入各种基本药物目录的过程;医院销售药品的财政刺激;对临床医生的薪酬结构进行改革,“零差价”也将显著降低医疗机构通过销售药品逐利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也正将医疗保险覆盖到更多的公民,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