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医秘籍神奇疗法与传统诊断的艺术二

2023/10/26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lx/
前期回顾探寻中医秘籍:神奇疗法与传统诊断的艺术(一)

药物学的发展

药物的发现,是与原始人类的植物采集以及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加以完善。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复方配伍、加工炮制等特点。中药的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

早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晶。《神农本草经》阐述了最基本的药物学理论,将药物分四气五味,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根据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对应药物的酸、苦、甘、辛、咸,对应相应的六腑、其华、窍等。在治疗中以药之味入其脏腑,例如乌梅,性味酸、涩、平,归肝、脾。这就是说,医者既要了解药物四气五味及有毒无毒等情况,选择适宜的采集时间,掌握药物的生熟程度,还要了解地理环境对药物的影响。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的药材,其质量规格也不一样。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全草入药的,大多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的时候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稀益草、荆芥、薄荷、紫苏等;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车前草、柴胡、大蓟、小蓟等;有的须用嫩苗或带叶花梢,如夏枯草、茵陈蒿之类,更要适时采收。根和根茎的采集,古时以二月、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于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配合使用。有的药物合用后,能相互加强作用,有的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适宜于配合使用,而有的药物合用后,会产生剧烈的副作用,则不应同用。《神农本草经》中对近两百种药物的配伍宜忌予以说明,任何一个方剂,并非药物随意堆砌,而有一定的组方规律。方中既要有君药也要有臣药,还要有协助君、臣药起作用或在整个方剂中起调和、控制或引导作用的佐使药。例如“六味地黄丸”药方包括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其中,君药为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臣药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即“三补”。佐药有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其功能是渗湿浊,清虚热。通过这一药方我们看出,在药物配伍上,君臣佐使各司其职,药物之间既配合引导,又克制调节。

后来的医学家逐渐积累经验,不但增加了很多味有毒、无毒的药物,而且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炮制理论和丰富的炮制技术。到南朝刘宋雷教时,他较系统地总结了5世纪前中药炮炙的经验,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炮制专书《雷公炮炙论》。书中初步概括了药物采集、性味、煮熬、修治等方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书中涉及的炮制方法有炮法、炮炙法、焙法、煨法、蒸法、煮法、去芦、去足、制霜、制膏、酒制、蜜制、药汁制等,并对具体操作过程有较详细的记录。如“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井酒等煮,研膏后用”。巴豆为剧毒药,其有效成分巴豆油,经上述处理,可部分溶于麻油中,同时还可使巴豆中所含的一种具有溶血和使组织坏死的毒性蛋白变性。后世本草书中所载的炮制17法,如炮、尴、博、炙、煨、炒、煅、炼、制、飞、度、伏、镑、搬、瞧、曝、露等,大多是此书基础上的发展,故后世尊雷教为炮制业的鼻祖。

南北朝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书中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七类,按药性分为“寒、微寒、大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等八种。他还创立“诸病通用药”分类法,以主治功效分类药物,列举80多种疾病的通用药物。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十分强调用药物预防疾病,他常年潜心修道,以医术及医学著称于世,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孙思邈传世著作达77种,加上一些节本总86种。其中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世奉为医学圣典。这两部书详尽地记载了唐以前主要医学著作的医论、医方、诊法、治法、食养、导引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了作为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各种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堪称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成书于明代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成就。《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全书共收载药物种,其中种是将《证类本草》药物剪繁去复而成,另有种系李时珍新增。《本草纲目》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李时珍按“物以类聚、目随纲举”的原则将药物依自然属性归纳,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为纲,各部之下又再分为若干类,其排列原则是“从微至巨”“从贱至贵”,建立了古代先进的药物分类体系。全书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知识,对药物的记述,涵盖了药物的名称、产地、品种、形态、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等。尤其是发明一项,着重探讨药性疗效及用药要点,主要是李时珍本人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

李时珍还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书中对药物品种的考订,议论精详,如批判了以往记载服食水银、雄黄可以成仙的说法。《本草纲目》不仅对药物学有巨大贡献,还反映了不少与医学,以及与药物的形态、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遗传与相关变异现象,等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