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六味地黄丸不管用的,试试它爹的威力吧

2024/8/23 来源:不详

文:赵昌

现在被误用得最多的两种丸药,一个是安宫牛黄丸,另一个就是六味地黄丸。

出诊时,总有患者告我他吃六味地黄丸吃了好久。问他谁让吃的,他会告诉我老人家都在吃。有时一些中年患者提到六味地黄丸就开始坏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心中,都认为六味地黄丸是治疗男人那方面不行的药物。实际上,这错到家了,六味地黄丸原来的小孩吃的,现在的成人或许更应该领教领教它爹的威力。

★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我们还是先说说六味地黄丸的来历!这个药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也有人说是肉桂,《金匮要略》原文是桂枝)、附子而成。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炮附子、桂枝八味药组成,又称八味肾气丸。钱乙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怕娃上火,所以去掉了肾气丸中附子和桂枝两个阳药,六味地黄丸应运而生,只剩下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六味地黄丸主要用来治疗“五迟五软”等小孩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疾病。后世医家不断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主要用来治疗成人肾阴虚。现在都到了滥用的地步,不管虚不虚,是阴虚还是阳虚都乱用一气。

★六味地黄丸的逆袭

后世医家不断扩大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范围,主要用来治疗成人肾阴虚。现在都到了滥用的地步,不管虚不虚,是阴虚还是阳虚都乱用一气。教科书也把六味地黄丸奉为配伍的经典,还因此派生出多个地黄丸,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等。

更可笑的是六味地黄丸他爹肾气丸地位大跌,常被认为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方。悲催的是,我今天写此文也不得不把肾气丸说成桂附地黄丸,否则这么好的药,你在药店就买不到,因为药店卖的肾气丸实际是济生肾气丸,真正的肾气丸在药店叫桂附地黄丸。所以后续内容我也不得已,只能将仲景的肾气丸统一写成桂附地黄丸,为的是您别吃错了。这是中医界一桩典型的山寨打倒行货的案例。今天我来给大家拨乱反正。

★桂附地黄丸的大有亮点

桂附地黄丸是经方治疗肾水不升的经典方剂,重用熟地黄为君能够起到滋阴补血、益肾添精,简言之就是肾中水少,熟地是加新水的。在配上山茱萸收敛木气,防止子盗母气,即收敛肝的疏泄作用,防止肝是再过度耗散水气。山药补金气,虚者补其母,补金而生水。以上是解决水源的问题。肾不气化,需要排出体外的废水就蓄积体内。茯苓泽泻管排废水的。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降浊作用,能够利水湿而泄肾中浊气,所以老祖宗早有新陈代谢的意识。废水有人管了,那不能利用的热就让牡丹皮清除,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能够将肝火和心火清除。现在最经典的桂枝、附子来了,废水也清理了,多余的能量释放了,新水也补充了,怎样才能让肾水活动起来,就是肾水要上济于心,这样才能水火既济。桂枝助阳化气,附子补火助阳,都是补充水中的能量,就是把水变成水气为人所利用。试想水中要是没有热,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水能大气中循环吗?桂枝、附子才是肾气丸的点睛之笔。

★滥用六味地黄丸,最终补成死水

六味地黄丸把画龙点睛一笔抹杀了,后世把它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对他的赞美之词洋洋洒洒一千多年。明眼人一看这是六味地黄丸侵害肾气丸知识产权。临床实战中看到的六味地黄丸都是把人“阴着了”案例比比皆是,就是补的肾水成了一滩死水,肾中阳气被一次又一次的浇灭。中医讲天人相应,如果您对自然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大自然的水是如何循环的,人体内的水也是如此,吃六味地黄丸就是加冷水,热能再产生不足,冷水最后变成死水。人体也就凉了,老人就更怕冷,更不愿意活动,男人也就更不男人了。所以补水也得补活水,有热量的水,应该服用桂附地黄丸。

★现代人阳虚适合用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治疗阳虚,常常可见虚劳,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四肢发凉、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短少,消渴,舌质淡,脉缓等临床表现。“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果把治疗阴虚的药用来治疗阳虚,肯定会出大事。现在的人普遍阳虚,这和我们的生活起居变化有关,所以我治疗过程中,阴虚的没见几个。原因可参看我在本号发表的《少吃,是一种大智慧》。那么照我这么说,六味地黄丸就别吃了?理解不要极端,小孩发育迟缓还是能吃,妇女更年期发热也能吃,不过最好吃知柏地黄丸。

掰扯完六味地黄丸乱如麻的家务事,希望您认准了、辨清了,不要再吃错了。

(作者赵昌,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任教于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国家执业药师培训讲师,具有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双重资格。现为李可经验传承工作室的骨干医师。潜心于药性体悟,后研习古中医学,将圆运动古中医之理与中药体悟结合,常获良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